2023年新年伊始,大地動面由大地學社發起的書作“大地之書·2023年藝術駐留計劃”,舉行了線上發布會,.藝幾位大地學社嘉賓做了精彩的術駐分享,也同時啟動了目前內地規模最大的留計一次藝術駐留計劃。該計劃將面向全球的劃啟青年創作者,廣泛征集符合“大地之書”主題、向全具備駐留地文化屬性的球青藝術作品。 駐留計劃的年創目的地有四川成都麓湖生態城、貴州雷山龍塘山房、大地動面云南迪慶既下山、書作云南怒江即下山、.藝貴州榕江井上見加宜苗寨、術駐廣西桂林糖舍酒店、留計浙江杭州明月樓、劃啟北京檀谷慢閃公園、廣西桂林桂海晴嵐、天津春山里。 該計劃的工作形式是自由創作+關鍵詞劇場分享/展演,參與者通過線上申請,申請時間為2023.01.01–2023.02.28,計劃時間為2023.03.15–2023.06.15,駐留時長為3-10天。招募截止后,由“大地學社”評審委員從報名作品中評選出具有本土意識、國際視野和實驗態度的入圍作品。最終入選名單將于3月上旬公布。 此次駐留計劃的發起人、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汪莎說,疫情尚未結束,遭受重創的文旅行業正在因勢而為,“我們希望通過一場融合多元文化思考的藝術計劃,重新討論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之于城市生活的價值,將風景再度開啟,喚醒滿足人們對自然,對生活的想象”。 讓凝固的風景流動起來 疫情三年里,無數目的地的風景被凝固了起來,文旅屆受到了重創,而以糖舍、阿那亞、麓湖為代表的文旅目的地,仍在堅持支持藝術家的駐留與創作,獲得了很好的社會效應。因此,大地學社發起了此次藝術駐留計劃,希望將被疫情打碎的孤島重新集結為群島,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和更多的可能。 既下山酒店創始人賴國平表示這次駐留計劃無論從文藝創新、文化保護,還是文旅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是非常有社會意義的一件事。通過藝術家的創作,不僅可以讓風景流動起來,更能讓創作者流動起來,讓駐留項目的經驗也能夠流動起來。藝術駐留可以成為一個很好的媒介,藝術家通過對地域的解讀和創作,打開另一種視角,讓更多的人了解城市,并形成一種有質量的交流。 藝術家盧征遠圍繞初心、創想、行動三個關鍵詞展開了交流。對于駐留計劃他表示:“這次的駐留計劃,我愿意用行動來表達,我覺得所謂的公共藝術的公共性不在于是誰去做什么,而是在于我們所有人在一起,我覺得這是行動的核心價值,用每一個人的行動構建出我們所有人關于世界的連接,而這個連接就構建了我們人生的種種道路和軌跡,而且用這種我們身體力行的一種行動,能夠創造或者改變這個世界。所謂的藝術作品,我覺得是一種藝術行動的力量和價值。” 褚云是麓客社創中心執行理事長、LOOKLIVE主理人,他希望通過駐留計劃,可以為青年時代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幫助。其實很多優秀的藝術家的作品,其實都是在駐留的過程當中孕育出來的,所以我們相信,藝術家在麓湖應該可以找到更多種創作靈感,創作出更好的作品。 印主題旅居創始人韓永坤,這些年他在貴州黔東南看到了藝術的融入對當地的文旅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促進作用,無論是酒店文旅行、還是在地的傳統產業,跟藝術進行合作,都有了很好的收益。他對這種項目非常地期待,表示只要反復做,只要堅持去做,一定是一個“雙贏”的好事。 在“大地之書| 藝術駐留計劃”啟動的當天,主辦方舉行了一場名為“明日明月·交換風景”的大型公共藝術行動。十位不同專業背景的藝術家,通過自己的理解,將解構或抽離后的城市風景,以數字化的方式進行抽象重構,用虛擬影像的方式與自然現場重新融合。日落月升時分,承載著光影屏的手搖船將在同一時刻從湖岸駛出,現實空間中的風景碎片在數字時空中重新交換、聯結、融合。 其中最后一個作品,是十個日落月升的所在之地,也正是這場公共藝術駐留計劃的目的地,十艘船只,構筑的是心氣相通的群島,也是動蕩之下的烏托邦。在重構的風景中,真實的風景與虛擬空間中的數字風景是重合的。藝術可以為人們提供新的觀看與感知風景的方式,使人們重新思考看見的意義。
“明日明月·交換風景”大型公共藝術行動
駐留計劃發起人、中國美術學院美麗中國研究院副院長汪莎
“大地之書·2023年藝術駐留計劃”海報